冬至日,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。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,因此和清明一样,被称为“活节”。
今天就是冬至了,我们北方的风俗是冬至吃饺子,而南方则是吃汤圆,当然也有例外,比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,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,寓意驱除寒冷之意。开封海马公馆今天提醒大家记得“冬至到,吃水饺”,今天记得吃饺子哦,另外大家是否又真正的了解冬至呢?下面小编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吧。
冬至(英语:winter solstice),又称“冬节”、“贺冬”,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、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,与夏至相对。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°时开始,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。据传,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,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。
冬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,几乎直射南回归线(南纬23°26')。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,比南半球少了50%。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,且越往北白昼越短。
冬至计算方法
冬至日,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。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,因此和清明一样,被称为“活节”。
冬至日期(东八区)的计算公式:(YD+C)-L
公式解读:Y=年数后2位,D=0.2422,L=闰年数,21世纪C=21.94,20世纪=22.60。
举例说明:2088年冬至日期=[88×0.2422+21.94]-[88/4]=43-22=21,12月21日冬至。
例外:1918年和2021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。
需要说明的是:无论按照平气法(1645年以前使用)还是定气法(1645年起沿用至今)推算,冬至的具体交节时刻都是完全一样的。这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是仅有的一个。
数九第一天
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,比南半球少了50%,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多小时。但是,这一天是数九的第一天,并不是最冷的时候,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,能够储存热量,并不是“即存即失”,而有“积热”。
冬至之后,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,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,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,呈现“入不敷出”的状况。 到了“三九天”,积热最少,温度最低,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。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,天气就更为寒冷。待到过了这个“冷锋”之后,天气就会渐渐变暖。 所以说“冷在三九”,而“九九”已在夏历一月、二月,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,因此“九九艳阳天”。
九九消寒图
从冬至这天开始,要过九九八十一天才能寒尽春来。
冬日苦寒,百无聊赖。古人为了消除这一段漫长日子的寂寞和寒冷,便玩起了一种叫做“九九消寒图”的游戏。
何谓“九九消寒图”?
明代刘侗《帝京景物略》中曾提到:“日冬至,画素梅一枝,为瓣八十有一。日染一瓣,瓣尽而九九出,则春深矣”。 意思是说画梅花一枝,共八十一瓣,自冬至日起,每天染红一瓣,全染完后就过了整整八十一日,不知不觉已是冬尽春来,莺飞草长之时。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冬天日历。梅可自己画,不会画也不打紧,当时就有刻印好梅瓣图来售卖的,一如现下流行的十字绣。
开封海马公馆楼盘地址:金明东京大道与第一大街交汇处